吳茱萸湯方
吳茱萸一升 人參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
上四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有聲無物謂之乾嘔,無物則所吐者盡是涎沫,更兼頭痛者,是寒氣從經氣上攻於頭也,以吳茱萸湯主之。溫補以驅濁陰,又以折逆衝之勢也。
此承上節而補出吐涎沫頭痛,以明此證用此湯之的對也。
李氏云:太陰少陰從足至胸,俱不上頭,二經並無頭痛證,厥陰經上出額,與督脈會於巔,故嘔吐涎沫者,裡寒也;頭痛,寒氣從經脈上攻也。不用桂附用吳茱萸者,以其入厥陰經故耳。余皆溫補散寒之藥。
陽不下交而上逆,則嘔陰不上交而獨走則腸鳴,其升降失常無非由於心下痞所致者,以半夏瀉心湯主之。
此為嘔證中有痞而腸鳴者出其方也。此雖三焦俱病,而中氣為上下之樞,但治其中。而上嘔下鳴之證俱愈也。